碳酸鋰(Li2CO3)作為一種重要的無機化合物,其白色結晶粉末狀特性在工業(yè)生產中具有廣泛用途。這種堿性物質可溶于稀酸但難溶于水(溶解度1.54g/100ml,20℃),其熱穩(wěn)定性尤為突出(分解溫度約1300℃),使其成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關鍵原料。需要重點關注的是,碳酸鋰的電化學性能特別優(yōu)異,這使其成為動力電池領域不可替代的基礎材料。
從化學性質來看,碳酸鋰的分子量為73.89g/mol,密度2.11g/cm3,PH值約11.5(1%水溶液)。工業(yè)級碳酸鋰純度通常達到99.2%以上,而電池級產品則要求99.5%的超高純度。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其低熱膨脹系數(0.0016/℃)和良好的離子導電性,這些特性完美契合了鋰離子電池對正極材料的嚴苛要求。
在應用領域方面,碳酸鋰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新能源產業(yè)鏈中。約75%的產量用于鋰電池制造,特別是動力電池正極材料(如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)的制備。此外,在玻璃陶瓷(降低熔點)、鋁冶煉(提高導電性)以及醫(yī)藥(治療躁郁癥)等行業(yè)也能看到它的身影。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爆發(fā)式增長,全球碳酸鋰需求量正以年均25%的速度快速增長。
生產碳酸鋰主要有三種工藝路線:鋰輝石提鋰(需經過1050℃焙燒)、鹽湖鹵水提鋰(采用吸附法或膜法)以及鋰云母提鋰。其中鹽湖提鋰成本優(yōu)勢明顯(約礦石法的一半),但受限于鹵水資源分布。當前技術發(fā)展重點在于提高回收率(從60%提升至80%以上)和降低能耗(傳統工藝每噸耗電約8000度)。
市場數據顯示,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波動較大(2022年峰值達60萬元/噸),這主要受供需關系影響。智利、澳大利亞和中國占據全球80%的產量,而中國既是最大生產國(年產能約50萬噸)又是最大消費國。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和儲能需求增長,預計到2030年全球碳酸鋰需求量將突破200萬噸,這將持續(xù)推動技術進步和產能擴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