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礦堆浸法是金礦提金的一種常用方法,它的優(yōu)勢在于工藝簡單、見效快,而且更重要的是,生產投資成本低,因此特別受歡迎。但是,盡管工藝簡單,金礦堆浸也需要專業(yè)指導,否則堆浸效果很難保證,就無法獲得高品位的金精礦。如果你的金礦堆浸效果差,以下這六個因素提醒您注意。
1.礦堆高度2-4米
浸透性好的礦石,礦堆高度可設高一些;浸透性差的礦石,礦堆高度不宜過高,礦堆太高會影響下面金礦石的供氧量及滲透性,從而降低浸出率。一般情況下,建議礦堆高度設置為2-4米左右。
2.礦石粒度30-50mm
通常情況下,當?shù)V石粒度越小,浸出時間越短,浸出率則越高。但要注意礦石粒度并非越小越好,如破碎后粉礦量較多(即200 目含量超過35%),堆浸時會造成礦堆表面結板形成溝流,影響溶液滲透,導致浸出率有所降低。因此,建議堆浸前將金礦破碎到30-50毫米的粒度即可。
3.氰化液PH值9.5-11之間
在氰化浸出過程中,由于化學作用,溶液中會產生硫酸、碳酸等,它們會與氰化物反應,使氰化物分解。因此,有必要控制溶液的PH值,若PH值過高,金屬表面生成過氧化鈣薄膜會明顯降低金的溶解速度。建議加入一定量的石灰使PH值維持在9.5-11之間,以防止氰化物的分解。
4.氰化液濃度0.05-0.1%
當氰化溶液較低時,金的溶解度較高,但其他非金屬的溶解度較低,氰化物消耗量會大大降低。當氰化溶液濃度達0.05%時,金的溶解速度隨氰化溶液的濃度增大而快速上升,當氰化溶液濃度在0.05%-0.1%之間時,氰化溶液濃度對金的溶解速度影響不顯著;當氰化溶液濃度大于0.15%時,金的溶解速度不僅不增加,反而有下降的趨勢。因此,建議將氰化溶液濃度控制在0.05-0.1%的范圍內以獲得更理想的堆浸效果。
5.噴淋強度在8-12升/平方米
加大溶液噴淋強度可縮短金礦浸出時間,同時能加強金礦與溶液之間的相對運動,起到強化擴散的作用。但當噴淋強度過大時,會使礦石中的雜質浸出量增多,從而相對降低浸出液中金的濃度與雜質濃度總和的比值,增加下一步作業(yè)的困難。在實際操作中,建議將噴淋強度控制在8-12升/平方米為宜。
6.金的溶解速度您關注了嗎?
金的溶解速度受溶解氧濃度及溫度兩方面影響。
溶解氧濃度:在氰化溶液中,溶液中氧的濃度越高,金的溶解速度越快。為增加含氧量,可以向礦堆內鼓入空氣,從而提高金的溶解速度,縮短金的浸出時間。
溫度:一般情況下,溫度越高,金在氰化液中的溶解速度會越高。當溫度低于10°C時,金的溶解速度大大減慢;當溫度超過85°C時,隨著溫度的升高,氰化溶液中含氧量隨之降低,非貴金屬與氰化物的化學反應速度加快影響浸出;當溫度在85°C時,金的溶解度達到最大值。在常溫下堆浸時,建議將溫度控制在10°C-85°C之間,針對寒冷地區(qū),至少要將溫度維持在15-20°C左右。
以上是影響金礦堆浸效率的因素及解決辦法。建議堆浸前選擇正規(guī)有經(jīng)驗的廠家,提前做好堆浸試驗。在堆浸過程中,如發(fā)現(xiàn)堆浸效率低,可根據(jù)以上建議做出適當調整。